北京市学前儿童保教工作者协会

首页 > 家园共育 > 育儿知识 > 身体发展 > 儿童意志力需要自然的形成

家园共育

儿童意志力需要自然的形成

一、儿童意志力的三个来源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认为,儿童的意志力来源于专注、兴趣和选择。她说,从出生那天起,世间万物对于婴儿来说都是第一次。第一次放到嘴里的东西,第一次伸入嘴里的手,第一次触摸到的水,第一次向前爬动,第一次迈出的步子……由于所有的事物都是第一次,所以婴儿就具备了天然的专注,他要把所有的身心都倾注在这第一次中,第一次的感觉就是生命创造的开始。这种对世界第一次的体验会持续两年之久。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是专注载着这种认知往前走的。恰恰是这种成人都不经意的状态为儿童未来的意志力打下了第一层基础。


兴趣则是儿童意志力的第二个来源。孙瑞雪说,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是意志力形成最关键的一点,因为儿童必须在众多的事情中排除和抑制其他的同他智力目的不相关的事情,而下定决心把注意力放在与智力目的相关的事情上。这个过程给予了儿童做决定的机会。由于儿童实践了自己的决定,他的内在就开始形成和发展出一种力量,这正是意志力逐渐形成的过程。


如果说专注和兴趣是构筑儿童意志力的基石,那么选择则是让意志力更加坚实的水泥。孙瑞雪认为,每一个人在每一天的生活过程中都需要做无数次的选择,也需要无数次地下定决心执行他的决定。这个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一个孩子每天执行自己的决定时就是在练习着怎样让自己成为自己,如果孩子的一天总是在执行着老师或者成人的决定,这就意味着老师或成人的意志在孩子那里得到了实施,孩子的意志被闲置了起来。时间一久,孩子就丧失了形成意志力的机会。


从儿童意志力的三个来源来看,孩子的意志力是无法强化训练出来的,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一种天赋的本能,一种成长的自然法则。而所谓意志力的训练,其实训练的往往是某些技能而已。既然儿童意志力无法被训练出来,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意志力自然形成的过程中做一个观察者,清晰地辨认出孩子意志力形成的关键时刻。其实,对家长而言,做到不干扰孩子意志力的自然形成过程,便是对孩子的最大帮助。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儿童意志力的三个发展阶段。


1490324464201237.png

 

二、儿童意志力的三个阶段

 

孙瑞雪在一篇文章中说到,蒙特梭利观察到儿童意志力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首先,儿童开始重复一种活动,我们常常这样说:“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儿童在玩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阶段,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它称为注意力集中。在这种集中注意力的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儿童在重复之中慢慢形成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儿童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自发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孙瑞雪老师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幼儿园里,有时候看见一个小孩儿,端起盛牛奶的容器往碗里倒牛奶,牛奶泼得满桌满地。老师在惊讶中听到孩子说:“是我洒掉的,但是我会把它处理干净。虽然他在动作上的控制力可能还未达到某种技能水平,但是在心理上所表现的状态是达到了一个水平,一个负责任的水平。他自己知道他需要通过自我训练的过程达到他所期望的状态。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说儿童真正发展到了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阶段。

 

经历了第二个阶段后,儿童透过事物就感知到了某种与生命相连接的法则,能感觉到事物内部所运行的某种法则。每当儿童有意要做某些事的时候,那种力量就会进入到儿童的意识中,随着事物的发展,儿童就会遵循这种自然的法则。这是儿童意志力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真正的意志力开始形成。



协会公告

关于举办北京市第三届“童康杯”幼儿园食堂营养餐制作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幼儿园:为落实国家卫计委、教育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

关于撰写并上交《子课题开题报告》的通知

附件:子课题开题报告模板.doc

合作伙伴 | 网站条款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网站版权:北京市学前儿童保教工作者协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大街5号   联系电话:010-64028732   投稿邮箱:bjbjxhwz@163.com

网站运维:今日教育集团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58138121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王府井东街8号澳门中心1505室

Copyright 2010-2016保教工作者协会   京ICP备20021924号